近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国家民委南京师范大学理论研究基地召开“加快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共同为加快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言献策。国家民委理论研究司二级巡视员刘元如、我校党委副书记贲国栋出席会议。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国家民委南京师范大学理论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王永贵主持开幕会。
贲国栋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简要介绍学校发展历史、基地建设情况,强调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并从“处理好四对关系”出发对基地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刘元如对基地建设提出引领性意见,强调要以更大的时空维度思考看待中华民族共同体,以更高的标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以更高的水准培养中青年专家。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刚主持主旨报告。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建军以“关于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思考”为题作主旨报告,强调构建理论体系的重要性,提出理论体系构建工作的战略性和综合性,重点阐述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框架的设想。中南民族大学原副校长、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教授段超以“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文化制度”为题作主旨报告,重点阐释五大文化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巩固的路径。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洪光东主持主题报告。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南京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四部委)主任杨晓春,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任强,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思想战线》主编蒋红,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张三南,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科研处处长陈思,扬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扬州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王定勇,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苏州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副主任侯德仁,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李晓斐,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四部委)助理研究员章飚,我校社会发展学院教授薛海波分别以“二十四史的现代解读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从共同体的三层涵义看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民族融合’思想”“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视域下的‘民族国家’”“港澳青年及海外青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问题挑战及对策”“以口头传统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路径探索”“在坚持‘两个结合’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从费孝通晚年思想看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构”“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华民族共性视觉符号识别路径研究”“大一统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核心”为题作主题报告,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构建,从不同学科视角出发,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
本次研讨会内容丰富、思想启迪性强,为共同体理论研究、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给出了“六点启示”:加快理论基础研究需要发力,研究历史传承、鲜明特征和基本规律,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加快中华民族共同体层级和内容的研究,从中华民族共同体五大体系中深化思考,依托学校优势学科打造南师大特色。研讨会为进一步加快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提供了有力学术支持,从而为解决实践问题提供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