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名师示范引领 提升师范素养——我院顺利举办2025年度师范素养提升系列首场讲座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4-07 [来源]:无 [浏览次数]:

为更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高水平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院组建了师范生客座导师队伍,开展师范素养提升系列讲座。202542日上午,我院在学明楼401举办了2025年度首场讲座。此次讲座以“活动型思政课堂构建”为主题,旨在帮助师范生深入理解活动型思政课程的理论依据、实践困境和突破路径,提升师范生的教学理论素养。讲座由我院副院长王燕教授主持,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宏亮老师主讲,2324级全体师范生参加。

李宏亮老师是江苏省首届领航名师、江苏省“333”工程培育对象,南京市德育工作带头人。讲座伊始,李老师以马克思的名言“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为引,从哲学视角阐释了“活动”的本质。接着,李老师通过互动提问的方式,引导同学们思考“活动型课程”的内涵,强调其核心在于“活动内容课程化”与“课程内容活动化”的辩证统一。他进一步用“自我期待”“相互确证”“共同成长”三个关键词,揭示了活动与人的深层关联。

随后,李宏亮老师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观察,对当前课堂活动的现状进行了深刻剖析。他提到,许多课堂活动在目标定位上模糊不清,内容安排流于形式,活动设计缺乏创新,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此,他呼吁教育者重新审视课堂活动的本质,明确其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根本导向。他还以具体案例为依托,展示了如何通过优化活动设计,将知识、经验与文化三大课程取向有机融合,打破传统教学中知识与实践的割裂。

针对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李宏亮老师重点解析了“课程内容活动化”与“活动内容课程化”的实践路径。他提出,“课程内容活动化”是思政课实践性的体现,需从“双基教学”向“核心素养”跨越,注重培养“完整的人”;而“活动内容课程化”则强调综合性,要求活动设计超越对教材的简单复现,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为此,他从教学依据、逻辑构建、方法创新和课堂结构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给了同学们很大启发。



讲座尾声,李宏亮老师指出,未来思政课堂的活动型教学需具备四大特质:教育性,即紧扣学科育人目标;奠基性,即扎根文化传统;设计性,即立足学生实际需求;生长性,即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他鼓励师范生突破传统思维,以“文化味”、“成长史”和“想象力”打造有深度、有温度、有活力的思政课堂。

本场讲座内容丰富、意义深刻,李宏亮老师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和生动案例,为同学们勾勒出活动型思政课堂的清晰图景,现场掌声经久不息。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未来的思政教师,他们将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努力提升专业能力与核心素养,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

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本学期我院将继续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客座导师的示范引领效应,提高师范素养提升系列讲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师范生专业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素养的协同提升,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储备力量。

(图/文:伍宇辰)